中国人民银行9月13日发布8月金融数据。关于下一步货币政策还有什么考虑和举措,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股票期货配资网站,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。
上述负责人表示,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、精准有效,加大调控力度,加快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,着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举措,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。把维护价格稳定、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,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消费融资需求。持续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,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,着力扩大国内需求,促进消费与投资并重,并更加注重消费,淘汰落后产能,促进产业升级,支持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。
数据速览
8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305.05万亿元,同比增长6.3%
8月末,狭义货币(M1)余额63.02万亿元,同比下降7.3%
前八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.43万亿元
前八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.9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少3.32万亿元
8月末,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8.56万亿元,同比增长8.1%
8月金融数据呈现三大特点
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8月金融统计数据时表示,今年以来,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、精准有效,强化逆周期调节,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。从8月份数据看,主要有三个特点。
具体而言,一是金融总量合理增长。近期M2余额增速较为平稳。8月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两项指标余额增速都在8%以上,比上半年名义GDP增速高约4个百分点。在结构转型加快推进的背景下,金融数据在高基数上仍保持平稳增长,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。
二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。信贷资源更多流向重大战略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有力支持经济结构加快优化。8月末,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.69万亿元,同比增长15.9%,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.4%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.09万亿元,同比增长21.2%。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贷款余额4.18万亿元,同比增长14.4%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.21万亿元,同比增长16.0%。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。
三是利率在低位水平继续下行。8月份,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.57%,比上月低8个基点,比上年同期低28个基点。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为4.48%,比上月低8个基点,比上年同期低34个基点,均处于历史低位。
在高基数上保持平稳增长
具体在M2方面,数据显示,2024年8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305.05万亿元,同比增长6.3%,与上月持平。社融方面,8月末,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98.56万亿元,同比增长8.1%,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。1—8月,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.90万亿元。
“8月末,我国M2增速与上月持平,近两个月增速已有企稳;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和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高于市场预期,两项指标增速都在8%以上,比上半年名义GDP增速高约4个百分点。”市场人士称。
此外,数据显示,8月末,狭义货币(M1)余额63.02万亿元,同比下降7.3%。对此,业内专家表示,M1主要是单位活期存款,也有观点将M1视为企业流动资金状况的反映。M1会受到短期特殊因素的扰动,近期M1增速持续下降就主要与治理手工补息、存款向理财分流、存款定期化等因素有关。
从上述数据看,市场人士表示,当前金融总量增长的变化,实际上是我国经济结构及与此关联的金融供给侧结构变化的反映。“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,金融数据在高基数上仍保持了平稳增长。”上述人士说。
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相对偏弱
关于新增信贷,数据显示,贷款增长基本稳定。8月末,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2.02万亿元,同比增长8.5%。1—8月,各项贷款增加14.43万亿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。记者了解到,8月末,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.69万亿元,同比增长15.9%,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.4%;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贷款余额为4.18万亿元,同比增长14.4%;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2.21万亿元,同比增长16.0%。
从分部门数据看,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11.97万亿元,其中,票据融资增加7597亿元,仍然保持较快增长。对此,业内专家表示,从近期票据市场走势看,目前各银行票据融资渠道的支持力度在加大,也能一定程度抵补常规信贷供给方面的走弱,8月末表内已贴现票据达13.9万亿元。但也要看到,表外票据“池子”明显减少,未贴现的表外票据余额已自历史高点的7万亿元降至目前的2万亿元左右,未来票据融资难有较快增长。
事实上,虽然新增信贷数据相对市场预期有所好转,但当前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仍相对偏弱。央行日前发布的银行家调查问卷显示,二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由一季度的71.6%回落至55.1%,是2004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值。业内专家表示,过去我国贷款需求相对旺盛,信贷增长放缓主要是受供给侧约束,现在贷款需求指数和贷款增速同向下降,表明信贷增长从供给侧约束转向了需求侧约束。
仍将稳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
“未来金融总量还会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稳固支持。”市场人士表示,目前看,整顿手工补息等工作已接近收尾阶段,预计金融数据“挤水分”效应可能仍会持续一段时间。在“挤水分”后,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实打实的,质效也是持续提升的。
业内人士分析,未来随着存量金融资源逐步盘活,资金使用效率会进一步提升,比以前少一些的增量也能达到同样的支持效果。宏观经济回升向好,有效融资需求还会提升,金融部门资金供给与有效融资需求会更加匹配,也有助于金融总量指标在合理水平上平稳增长。
不过也需要看到的是,随着经济金融体系现代化程度提高,货币总量指标与实体经济活动的相关性总体在下降。未来仍需淡化对总量指标的过度关注。
市场专家表示,简单观察金融总量增速,已经不能全面、真实地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。当前,我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升级并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,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信贷增长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,一味追求金融总量增长难度较大,还可能产生资金空转等“副作用”。
上述专家表示,相较而言,“淡化总量股票期货配资网站,重视质效”对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意义更大,盘活已有资金存量,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,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,才能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网炒股观点